Search

【輸了代表自己不好? 】
#人心中的渴望是什麼?

上一篇分享和輸贏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輸了代表自己不好? 】
#人心中的渴望是什麼?

上一篇分享和輸贏有關的議題
有許多網友問我,如果孩子真的認為
「輸了代表我不夠好」該怎麼辦?

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中
一個人對一件事所產生的看法
存在於 #觀點 的層次
也可以說是一個人信念的源頭

不管是「輸了代表我不好」
或是「不管輸贏我都很好」
都是從這裡生出對自己有益的觀點
並因著這樣的觀點做出相對應的選擇與行為
(像是為了不想輸所以作弊或是賴皮等等)

而我們會好奇,這樣的觀點從哪裡來的?
答案是--更深層的期待與渴望

#人渴望的是什麼?
很有意思的是
心理學家阿德勒與薩提爾
都不約而同提出類似的學說

阿德勒的4C原則
👉Connect(有連結)
👉Capable(有能力)
👉Count(有意義)
👉Courage(有勇氣)

薩提爾的6個核心正向意圖
👉愛與被愛
👉自由
👉被尊重
👉被接納
👉有意義
👉有價值

不管你住在哪裡,是什麼膚色講什麼語言
世上男女老少的人類
在內心深處的渴望都是一樣的

#我們的孩子渴望什麼?
孩子內心也渴望上面提到的這些
渴望被愛、被接納、被尊重、被肯定
渴望自己有價值、渴望存在是有意義的
簡單來說,就是渴望擁有 #歸屬感 與 #價值感

既然是內心所渴望的,自然會想去追求
但 怎麼追求?
人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
去觀察並形塑成自身的思想與觀點

舉例:孩子因為怕輸而作弊
作弊是冰山表像所看得見的行為
而冰山之下的感受、觀點、期待與渴望是什麼?

「輸會讓我感覺很丟臉、很沮喪」
「我覺得輸代表我不好,我不夠優秀」
「我期待我是一個優秀的人」
「我渴望被肯定 被認同」

(以上不代表所有人的冰山
單純分享可能產生的冰山路徑)

渴望都是對的、正確的
但當觀點與信念出了錯
很容易就會產生錯誤的行為
而什麼樣的經驗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觀點
如何將之導正?
下一篇再來分享

✏️本日金句:
「行為只是冰山表面所展露出來的一角
 冰山下方所蘊藏的瑰寶
 才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的部分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